相城区元和阙巧生健身馆
联系人:少林内劲一指禅第二十代传承人:阙莉萍老师
手机:13732631896
地址:苏州市相城区百购商业广场B幢二楼阙巧生站桩馆
网站:www.zgnjyzc.com
抖音:阙巧生少林内劲一指禅
微博:@阙巧生
QQ:1944547182
QQ群:118093757(已满)/65465678/181115432 /389975
相传中国南北朝时期,达摩祖师从印度经由海路东渡来中土,在广州上岸,北上游历中国各地,最后落脚于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。
当时中土的寺院继承了白马寺佛教刚刚传入中国时那一套理念系统,是以坐禅为主的。那时禅宗还没有,所以当时的僧人仍然保持了当年佛陀在印度的一些传统,如托钵为食——化缘,也还没有禅宗后来的自耕自食的传统。
僧人们除了每天的托钵,在正午12点以前用过午饭后,晚饭就没有了。因为佛制是过午不食的,不允许12点以后吃饭,佛陀本人在印度的时候几乎是只吃一餐的,连两餐都没有。那时禅宗还没有兴起,少林寺僧人在禅修上主要以读经和静坐为主,天天就是吃两餐饭,这两餐饭以外的时间,要么读经要么坐禅。
这些僧人长年累月的就是天天看看书、打打坐,运动量非常小。如果让你天天就是在房间里看看书打打坐,顶多作一些头脑运动——念念经,不出3个月,你的身体就会变得很嬴弱。达摩祖师看到这些僧人长年静坐,多静少动,身体因此欠缺平衡,于是就开始教这些少林寺的僧人站桩,以平衡其身心发展。达摩祖师传下来的桩位有很多,最简单的就是马步站桩。
还有一种说法,是说站桩的历史渊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2700年前的春秋时代。
树木虽然凝然不动,但却生生不已,不断发育成长,坚实壮大。受到这一自然现象的启示,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便创造出了“站桩功”的锻炼方法。
“上离其首家,下失其事,毋代马走,毋先物动,又观其同,动则失位,静乃自得”关于站立不动求“物”学说
——《管子》卷十三·心术上第三十六
“抱一无离,独立不改,以观其妙,周行不殆,以观其徼”这里的独立不改指的是站桩不动的练功方法。
——《老子》十章、二十五章
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,呼吸精气,独立守神,肌肉若一。”
——《黄帝内经》上古天真论
以上“毋先物动”、“抱一无离”、“独立不改”“独立守神”等等都是形容站桩的原始名称。
当时虽然不叫“站桩”,更不叫气功。但是,自古以来对摄生锻炼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体系。一种是以“动”为主,注重外表四肢形态的活动变化,如鸟飞、马走等形式的锻炼,即位置移动的运动;另一种是以“静”为主,位置不移动,以单纯的坐卧或站立不动为主,而主张求“物”的理论学说。历史上最早提出练功求“物”学说的是《管子》。
● 官网:www.zgnjyzc.com
● 中国内劲一指禅微官网,点击本文左下 阅读原文
中国内劲一指禅课程联系
电话:139 1318 2895
座机:0512-65403563
微博:@阙巧生
QQ :1944547182 QQ群: 118093757